綠水青山換來金山銀山

时间:2024-01-19 14:52:17

  春回大地,萬物復蘇,薊北山區的綠色林海郁郁蔥蔥,翠绿養眼。作為本市仅有的山區行政區,薊州區實施生態立區、綠色先行,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豐碩作用,全區林木綠化率53.5%,山區林木綠化率82.5%,在京津之間構築起一道重要綠色屏障,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被賦予生態涵養功用區定位。

  薊州區是本市重要的水源地,於橋水庫素有津城“大水缸”之稱。為保证水源安全,薊州區相繼實施了庫區封閉办理、南岸移民搬遷、種植結構調整、養殖技術改造、建立生態補償機制、加強預警監測執法舉措,以有用遏止庫區周邊污染源。同時,通過實施於橋水庫流域水污染办理和水環境保護,構建人、水、工程與天然和諧統一的生態環境,提昇引灤水源的水環境承載才能,恢復於橋水庫生態功用,從流域生態保護、污染源办理、水體生態保護、水環境安全办理和依法行政等方面推進水資源、水環境保護,構築水庫流域“生態修復區、生態办理區、生態保護區”三道防線。

  在於橋水庫上游,有一個巨大的植被生態過濾系統前置庫,這是一片總面積達22平方公裡的生態濕地,是於橋水庫調度河北省上游來水、防洪蓄水和淨化水源的重要調節區域。“從上游的沙河和黎河,經果河流到薊州區境內的污染物,先進入前置庫,通過庫裡栽植的蘆葦、香蒲、茭白等水生植物進行換氣、沈淀和根系吸收,從而削減水中磷氮總量。”於橋水庫办理中心工程办理科郭釗說,為提昇前置庫的綠化作用和生態效益,薊州區實施了前置庫綠化工程,綠化安置面積4032畝,栽植樹木13.7萬株。

  在於橋水庫周邊,打造環湖生態經濟發展帶,通過流轉土地,對庫區周邊農作物實施結構調整,9.3萬畝玉米、小麥已被藍莓、金銀花、優質核桃等高效經濟作物代替,幫助農民增收6億元,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農民增收致富雙贏。

  近年來,薊州區通過打造郭家溝、小穿芳峪、毛家峪等一批可復制、可推廣的生態村落典型,重视發揮引領演示作用,推出了“公司+農戶股份”“合作社+農戶股份”、引进公司办理等形式,全區上下构成打“山水牌”,吃“綠色飯”,走“生態路”的思维自覺和行動自覺,2019年成功創建全域旅行演示區。

  郭家溝位於薊州區北部下營鎮,全村有51戶、180多人。2012年之前,農業生產是郭家溝乡民首要收入來源,全村人均純收入不到1萬元,低於天津市中等水准。該村通過調整產業結構,建設標准化精品民宿,發展鄉村旅行。全村42個農家院,日招待才能近千人,人均純收入7.5萬元,是全國農村人口均匀收入水平的5.7倍,挨近全國高收入戶城鎮居民人均收入。

  堅持生態立區,生態發展頂層格式趨於完善。堅持理念先行,找准綠色發展新坐標,薊州區先後拟定了40餘項具體舉措,宏觀把控薊州區綠色生態發展方向。通過編制空間規劃,從區域協同特征發展、全域統籌城鄉交融、空間調整品質提昇、生態永續特征彰顯等方面提出具體發展战略,鋪開區域生態發展路途。同時,通過轉變農民的發展致富理念,依靠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優勢,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,實現了生態環保與經濟發展雙豐收。(津雲新聞編輯劉穎)

13560095873 发送短信